无人机在操控下进行自动喷药。
青岛农业大学发明的花生收获机。
平度市引进的种葱机被广泛使用。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
当带有青岛基因的海水稻插到全球六地盐碱地的时候,青岛在农业发展上的成就世界瞩目!与此同时,青岛的“高价值”农业与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样硕果累累。
青岛,这座沿海开放城市,其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而耕种机械的保有量在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同样排名第一。身兼农机研发使命的青岛农业大学,20年里获得农机领域的170多项专利和两项国际发明。
从早年人工用手压式喷雾器为庄稼打农药,到如今用无人机为庄稼、果蔬喷药,身为即墨农业种植户的赵秀礼以前“不敢想象”。如今,赵秀礼的几百亩农田不光实现了无人机喷药,还实现了全程、全面机械化种植与收割。
这只是青岛万千农户利用“农业黑科技”实现现代化种植的一个缩影。让农民渐次普及并用上“农业黑科技”,已成青岛一些研发公司、高校和官方合力实现的“终端目标”。
■记者探访
高温天,桃园等来无人机
走进6月,碧空无云的即墨,最高气温31℃。
“这样的天气,适合喷洒农药,这些农药都是无公害的。”农民赵秀礼告诉半岛记者,“高温下喷农药,害虫必死。”
早上8时30分,赵秀礼再次拨通了山东中科新农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新农”)总经理黄佳生的电话,询问无人机喷药团队几点到达他的农场。
“9点半前准到。”黄佳生在电话里告诉赵秀礼,“9点半之后的太阳毒,那个时段喷药,效果更好。”
挂掉电话时间不长,一辆厢式货车由远而近,停在赵秀礼家门口。赵秀礼对坐在院子里剥花生的妻子说:“你去把农药拌上。”随后,他指着旁边一片3年生的桃树林对无人机操控手于为群说:“今天上午就喷这片桃树。”
此时,无人机被两名工作人员抬出车厢,展开了机翼。半岛记者现场看到,这台无人机有六个旋翼,展翼后的机体直径约1.6米。“这台无人机净重26斤。”22岁的于为群告诉半岛记者。
与普通无人机不同的是,这架无人机的底部有一个“大肚子”,其底部安装了两根长管,每根长管上有两个喷口。工作人员接过赵秀礼妻子兑好的液体农药,先倒进了一个灌装桶里,然后将灌装桶的漏口处包了纱布,这才开始向无人机的“肚子”里灌药。
“在漏口处用纱布包裹,是防止液体农药的杂质进入无人机。”工作人员介绍道。
当液体农药灌进无人机的“肚子”后,工作人员又拿出两块大电池,固定在了无人机的顶端。此时,这架“喝饱”了农药的无人机总重达到46斤。
四亩地,喷药不需半小时
“喝饱”了农药的无人机被抬到了桃园地头,手持遥控器的于为群爬上车厢顶端,起飞前的准备工作至此在20分钟内完成。此时,是上午10时。
“无人机要起飞了,无关的人向一边躲躲。”于为群向站在无人机边的几人发出提醒。
当所有人撤离无人机旁10米开外后,无人机的六组旋翼开始旋转,速度越转越快,产生的风力将地面上的一些杂草和旁边的桃枝吹得摆动起来。
于为群告诉记者,无人机作业中机翼的瞬时风力可达6级,若持续加速,风力最高可达7级。
随着旋翼的高速转动,猛然间,地面风沙走石,无人机冲天而起,在于为群的操纵下,开始沿着桃园的西侧由南向北飞越,底部四个喷口喷出乳白色农药,洒落到桃树上。
“别看这虫子用了这农药死光了,但这农药对人体和周边的环境是无害的。”赵秀礼说,“这些年来,我施用的是无公害的农药。”就在赵秀礼说这句话的工夫,无人机已经飞出了几十米,开始从桃园的北侧向南返航。
返航后的无人机又沿着另一垄桃树向北飞去,于为群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的无人机,双手不停操纵着遥控器上的按钮。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无人机的轨迹移动。无人机喷完一遍四亩桃园,从桃园的最东北端返航,一会稳稳地降落在了桃园边上。此时是10时11分。
“这么快,十来分钟就喷完一遍了。”站在一旁的赵秀礼喜笑颜开。此时,等候在地面的工作人员再次将农药灌满无人机的“肚子”,无人机很快完成了第二次喷药。此时是10时25分。
4亩桃园,无人机喷药仅用时20多分钟。
20年,喷药方式升级四代
“20多分钟,喷完4亩桃园,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赵秀礼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4亩桃树若是人工打药,一个人至少得用两天时间。”
就在两年前,赵秀礼为农作物喷药还得完全依靠“人海战术”。
年轻时的赵秀礼在即墨一家单位上班,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让赵秀礼离开工作岗位,回老家戴起草帽当起了“泥腿子”。
“早年尽管我在单位上班,但家里有田,那时种粮完全为一家人糊口。”赵秀礼说,“现在种粮已成一种职业。”
那时,赵秀礼家中没有大面积粮田,也没有成规模的果园。而如今,他承包了400多亩土地,每年种植小麦200亩,胡萝卜100亩,收割了小麦、收获了胡萝卜后,再种植玉米,面积达300亩,其他还有10多亩地的水果和蔬菜等。
“小麦和玉米的点种、收获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赵秀礼说,“如果不是机械化,我是没能力成为种粮大户的。”
每年夏收小麦,收割机开进茫茫麦田,所到之处,小麦一边被脱粒,一边落入车斗内。同样,每年秋收玉米,收获机所到之处,玉米秸秆齐刷刷倒下又被连同秸秆打捆装车,送往大型饲料厂或者奶牛养殖场,或根据所需掰下玉米棒晒干,再用机械脱粒。
“农业机械现代化,日新月异。”赵秀礼说,“多年前,这些‘黑科技’想都不敢想。”
“这个电动的喷雾器现在用场越来越窄了。”赵秀礼指着他家墙角的一个电动喷雾器说。
赵秀礼说,20年前农作物喷药是将农药兑水,装进背负式喷雾器内,人背着二三十斤的大桶,右手不停地按压,左手不停地摆动喷头,这算是第一代农药喷雾器了。后来,这种经过改良后的农药喷雾器加上了电池,在喷药时,只要开动电钮就可喷药,这算是第二代。
“上两代喷雾器都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都得人背着打药。”赵秀礼说,再到后来我国出现了第三代机械式喷雾器,这种喷雾器尽管实现了机械化,但因体积庞大和一定程度上会损坏庄稼,只在一些特定区域使用。
“那时完全依靠‘人海战术’。”赵秀礼说,七八个被雇来的农民背着喷雾器,戴着口罩在庄稼地里来回摇晃喷头,给300亩玉米地施药得忙三四天。
3年前,由中科新农研发的无人机喷药设备,开始在即墨、莱西、平度和烟台部分区域的田间地头盘旋。
“无人机是个什么东西,当时我都不知道。”赵秀礼说,“那东西还会喷药?我想都不敢想。”当时的即墨市(现即墨区)农机局工作人员将中科新农的黑科技无人机调到赵秀礼的小麦田里为小麦示范喷药,让身处现场的赵秀礼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从此,赵秀礼的背负式喷雾器下岗了,第四代喷药无人机在赵秀礼的几百亩农作物上空派上了用场。
“农业黑科技”应用在赵秀礼400多亩土地上,每年带给他至少80万元的纯收入。
■农业新变化
面朝黄土背朝天?早已一去不返
利用“农业黑科技”种植和管护庄稼、蔬菜和水果,这只是青岛诸多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种植的一个缩影。
在莱西市的一个草莓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和研发专家王国华正用滴灌法灌溉草莓。
“先前为草莓浇水要人工挖沟、疏水、堵流。”王国华说,“现在只要打开滴灌开关,就可实现自动为草莓浇水。”
有了这个不用人工的滴灌设备,解放出双手的王国华腾出更多时间,全身心研究草莓品质。
“我用五六年时间研发出的种植技术,比普通草莓早上市半月。”王国华说,同时还高产,这个研发让大棚草莓种植户每亩多收入一万多元。该技术已在莱西、平度、胶州和烟台部分区域推广。
今年早春,在城阳区的一个油桃大棚里,为提高油桃的坐果率,农民老郑买来了两箱蜜蜂。“有了这两箱蜜蜂,油桃授粉可来劲了,”老郑说,“少了不少人工不说,还有纯正的花蜜吃。”
同样是今年春天,当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大葱种植户仍沿用手工种植时,平度农民杨同林却用上了大葱种植机。
杨同林告诉半岛记者,人工种植大葱,从挖沟、放苗、浇水到掩土,一天下来,一个人种植不足1亩地,可他引进的这个大葱种植机一天能种15亩地。
实际上,在平度像杨同林一样用种植机进行大葱种植的还有很多农户。杨同林说,用种植机种植大葱,需要工厂化育苗。大葱种植机在平度的落户,衍生了大葱育苗公司,一批机械衍生出一个产业链。
早在多年前还靠人工挖坑种植花生、土豆的莱西种植大户,现在完全实现了机械播种。
莱西土豆种植大户孙林印说,先前种植土豆靠人工,他和妻子一天种植一亩地累得够呛,现在有了土豆播种机,一天能播种十二三亩。“效率提高了20多倍,种植了百亩。”孙林印说,“有了机械帮手,他成了土豆种植大户。”
之前每年收获土豆的季节,孙林印要花钱雇10多人收获,现在他驾驶着一台土豆收获机,短短两天时间百亩土豆就可收获完毕。
有黑科技帮忙的赵秀礼,不但大面积种植农作物,他还用起黑科技,种出了“富硒小麦”。赵秀礼说,种植小麦时,他在土壤里加“硒”的同时又利用无人机在小麦成长期喷“硒”,他种出的“富硒小麦”赢得了市场,赚回了钞票。
如今,“泥腿子”的称呼在农民身上也越来越不合时宜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描述,也不再贴切。
延 伸
“青岛造黑科技”走出国门
使用农业机械黑科技的同时,青岛在农业机械黑科技研发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平度不仅是山东种粮重地,还是青岛蔬菜种植重地,平度大蒜种植的数量、种类和质量,在胶东半岛可谓闻名。
面对大蒜的规模化种植,不管是农机局还是当地政府,近年来都在考虑如何帮农民解决大蒜人工种植中效率低下的难题。为此,平度市农机局从济南商河县引进了大蒜播种机。
平度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站长生婧告诉半岛记者,从商河县引进的大蒜播种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缺陷。
“种植大蒜,需要将蒜瓣的尖头朝上,”生婧说,“如果尖头横放或朝下,都直接导致大蒜出苗受限或者植株倾斜。”
显然,大蒜播种机不规则种植的缺陷导致大蒜生长受限,农民收入降低。
为解决这一缺陷,平度市农机局出面,将引进的大蒜播种机返回厂家进行技术改进,从根本上保证了种植质量和保护了农民利益。
身兼农机研发使命的青岛农业大学,这几年在农业机械科技领域可谓硕果累累。
2017年10月21日,由青岛农业大学联合国内优势生产企业共同研发的11种中药材生产装备,开进威海市文登区的田间地头。
青岛农大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连政国表示,这种生产装备的28行自走气力式西洋参精密播种机、丹参膜上打孔移栽机、西洋参联合收获机、西洋参收获机、2垄4行丹参收获机等均为国际首创。该农业黑科技机械可以实现西洋参、丹参全部机械化播种和收获。
就在众人为上述黑科技的成型鼓与呼时,在2017年11月28日的上海行业盛会上再次传来好消息:青岛农大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东伟主导研发的“秧果兼收型花生联合收获机”获得该盛会挑战杯全国总决赛特等奖;机电学院院长尚书旗主导研发的“大蒜打捆收获机”在这次盛会上荣获全国二等奖。
花生秧蔓是一种可与苜蓿草媲美的青贮饲料原料,喂养牛、羊、兔等反刍动物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丰富,现在市场上花生秧的价格在每吨400~700元。目前我国农户在花生收获过程中,对花生秧蔓的利用率远远不足,浪费现象严重。
“该收获机集花生挖掘、夹持、输送、秧蔓、果根分离、秧蔓装袋、打捆功能于一体。”王伟东说,“这种新型机械开创了花生收获方式的新领域,实现花生秧蔓的综合利用。”
王伟东副院长告诉半岛记者,他们主导发明的“秧果兼收型花生联合收获机”,实现了三垄六行作业,成为当前世界上作业幅宽较大的花生收获机,目前已在临沂市批量生产并用于农业。
王伟东还表示,青岛农业大学自1998年开始从事花生机械的研究,20年来已取得170多项专利和2项国际发明,研发出近40种适宜国内不同产区的新型装备。
让农民认可、使用、普及
起初,当即墨农机部门将即墨本土企业“中科新农”研发出的无人机介绍给赵秀礼试用时,赵秀礼都“不敢相信眼前的那个小东西能喷药”,直到免费试用了,赵秀礼才信服了。
“每一项农业机械新发明尤其是行业黑科技,我们都得用无数的办法向种植户进行推介、演示、试用。”生婧说,“直到种植户、老百姓认可了,使用了,普及了,我们才算使命完成了。”
“青岛农业机械化方面,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排名第一。”青岛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站长周围向半岛记者表示,“耕种机械保有量在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中,同样排第一。”
周围表示,在向农民推介农机具和农业黑科技的过程中,对于具有前端性、智慧型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农机具,例如中科新农的无人机喷药等大大提高农民作业效能的智慧型农机具,政府采取先引进试验,看能否适应青岛农作物需求的方式。
周围说,对于研发比较成熟的农机具,例如青农大研发的花生收获机,青岛在未来将进行规模引进,并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开展对比验证,看这种机械是否符合不同地块的生产,让农民到现场会上去体验、试用,同时还要给他们举办培训班。
周围表示,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农机具,进入国家补贴范畴的,国家将补贴30%;对于那些急需农机或黑科技设备,在国家补贴30%的基础上,青岛财政再追加10%,甚至各个区(市)在国家和青岛补贴40%的基础上再追加补贴,让农民花最少的钱,获最大的利。
“青岛农业机械总值目前已超过60亿元。”周围说,“当传统农业全程、全面和高质、高效实现机械化的进程中,农业机械的‘黑科技’正成进程中的先锋力量。”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